|
好像是一部「盗宝」系列电影的开端。
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,有一件比奥运影响更为深远的事情发生——中国秘密商人从香港购买下了被盗墓贼偷走的数千枚「竹简」。竹简被盗已经两年,一直在香港待贾而沽,各方力量都怯于文物的价值以及保存的困难,加之内里对鉴赏者文化水平要求太高了,因为这批竹简历史似乎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,里面藏着可以重新书写中国文化历史的资料,其中包括最著名的道教文献《道德经》。
当全民在为北京奥运会沸腾的时候,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、时年75岁的李学勤带队对这些竹简做分析。进度进展得非常的慢,但到了今天已经出现了很多珍贵的资料。媒体报道说:
在郭店楚简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道家经典——老子的《道德经》。该发现至少部分证实了《道德经》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观点,在过去的那个世纪里,这一直引发激烈的争论,尤其是在西方。
这是因为,顾颉刚等人对古史的考辩态度,影响了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一些汉学家。比如,在影响力最大的企鹅出版社1963年版《道德经》的译本中,刘殿爵(香港语言学家、哲学家、翻译家——译注)自作主张给正文添加了196个小标题,认为《道德经》是彼此之间只有“细微”联系的单独格言,很晚才汇集到一起,而且采用的是一种杂乱无序的方式。但新出土的文献表明,早在战国时代,至少《道德经》的绝大部分内容就已经在中国流传。而顾史考和李学勤等这些研究中国的学者都相信,那时已经有了完整版本。
从民国至今,类似顾颉这样带着西方考古学倾向的学者考证认为,《道德经》出书很晚,许地山在他的《道教史》中更从字面用语及对比得出结论说,《道德经》的出现比孟子还要晚。然而,这批竹简证实了,这本经典在孟子生活的年代已经是完整的一套书,那么其写作年代就更应当往前推到孔子甚至更早的时期。而庄子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描写的孔子向老子请教的故事,其真实性则得到了更多的证实。
|
|